東北地區供暖季長達半年左右,所以每到冬季,如何保障東三省煤炭供應一直是相關各方的重大課題。然而,近年來東北采暖季煤炭供應卻驟然吃緊,且有愈演愈烈之勢。供需形勢劇變原因何在?保供難題又該如何解決?
“因本地供應能力不足,東北用煤需要大量外購?!遍L期追蹤煤炭市場指數的易煤研究院總監張飛龍發現,從上月起,東三省煤炭外購量已開始升高,“因距離相對較近,蒙東地區近年來一直是東北煤炭調入主力。但受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影響,蒙東地區部分煤礦停產,煤炭市場整體供應偏緊。因此,東三省今年很多采購只能轉向蒙西地區。從采購、發運情況看,‘迎峰度夏’尚未完全結束,東三省已提前進入冬季備貨階段。產地價格一天一變,最近幾乎天天在漲?!?/span>
“提前備貨”的背后,是緊張的供需形勢。張飛龍判斷,東北地區今冬明春保供壓力“較2016-2017年有過之而無不及,用煤缺口比較明顯”。在此背景下,一位熟悉情況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:“由于形勢非常緊張,黑龍江、吉林等地政府均已強勢介入,國家發改委也于近期前往黑龍江等地調研?!?/span>
該人士舉例稱,黑龍江冬季用煤缺口約1530萬噸,預計可落實780萬噸,硬缺口750萬噸,補充方向或轉為進口俄羅斯煤炭;原調入地呼倫貝爾供應受限,吉林用煤缺口需從錫林浩特、鄂爾多斯等地補充?!澳壳肮衢_栓在即,但多數用戶煤炭庫存不足?!?/span>
中電聯燃料分會副秘書長葉春稱:“總體來看,今冬煤炭保障情況非常不樂觀。在蒙東煤炭產量無明顯增加的情況下,初步預估,今冬明春東北整體電煤供應缺口在3700萬噸左右,有可能是2016年以來電煤供需形勢最為緊張的一年。其中,1-7月,東三省煤炭產量為5090萬噸,僅占全部產能的38%。與1.38億噸的電煤消費量相比,調入壓力很大。加上蒙東供應嚴重不足,‘迎峰度夏’期間,來煤入不敷出、庫存直線下降,備冬儲煤工作因此受到嚴重影響。若再考慮非電用煤需求及冬季超長供暖期剛性需求,那么保障壓力將變得更大?!?/span>
自產、外調量雙降,下游需求卻不斷增加
“此前蒙東地區供應相對穩定,外部調入可以跟上,矛盾尚不尖銳。今冬,蒙東沒能達到往年的保供力度,讓問題一下子暴露了出來?!睆堬w龍認為,破解區域性、季節性缺煤問題,還需從“根”上找癥結。據葉春分析,問題的根源首先是區域內煤炭產能不足。受自身煤炭資源枯竭、煤炭“去產能”等影響,東北地區煤炭自產量近年來快速下降。
上述業內人士也稱,“域外為主、域內為輔,域外以蒙東為主力、以港口關內及俄羅斯煤為重要補充”是東北煤炭供應的基本格局。然而,今年因部分國有煤礦縮減產銷、大部分民營煤礦停產,蒙東地區3000—4000萬噸產量受到影響;同時,在進口煤政策收緊、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背景下,今年前8個月俄羅斯煤炭出口量也有所下降,預計全年降幅超過10%。這些變化都進一步加劇了東北地區今冬煤炭供應緊張程度。
產、運、儲多方入手,從根本上解決季節性矛盾
記者了解到,東北多個地市已連續召開多次會議,集中力量推進煤炭的采購、運輸、儲備、調度等工作,確保群眾溫暖過冬、企業正常生產。在解決短期供應問題的同時,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,更值得關注。
上述業內人士判斷,東三省煤炭消費已進入峰值平臺期,盡管總體呈緩慢下降趨勢,但直至2035年前需求變化不大。隨著自身產量持續減少,本地很難再有增量挖潛空間,依賴外調的局面短期不會改變,對外依賴度將繼續加大?!叭欢?,蒙東等地區自身需求也在增加。比如,為配合特高壓外送通道建設,大批配套電源已經陸續上馬,這將直接拉升當地用煤需求。另外,當地主力露天礦長期受制于征地等問題,后續產能釋放深受影響,這也將拉低蒙東地區對東三省的供應能力。
張飛龍認為,在關注煤源的同時,運力保障也是關鍵,因為若按全年平均水平配置資源,那么高峰期很可能出現運力緊張,煤炭難以及時到達;但若參照旺季需求來配置運力,那么其余大部分時間又會出現資源閑置,造成極大浪費?!耙虼?,為應對煤炭消費及運輸的季節性波動,有必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煤炭儲備機制。例如,考慮在東三省煤炭集中消費地或重要運輸節點,建設一批集運站、煤炭儲配基地或物流園區等。這相當于形成一個‘應急備用煤礦’,既能在有需要的時候快捷調配、維持供應鏈穩定,也可彌補高峰時段煤炭轉運配送能力的不足?!?/span>
本文轉自:《煤老板快訊》